| 
 | 
 
作者:竹溪云山 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徐志摩: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,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的美丽诗句,让人怦然心动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现在 女汉子 流行, 娇羞 二字渐成稀罕物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马克吐温说过: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,也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 
        这主要是指人的羞耻之心,与 厚黑 是背道而驰的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东方女性之美,河东狮吼,是被一票否决的, 娇羞 二字从来是女性美的重要元素,也是摄人心魄的本色和秘笈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唐 代 诗人 施肩吾有一首《幼女词》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幼女才六岁,未知巧与拙。 
        向夜在堂前,学人拜新月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,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,如: 姊妹无多兄弟少,举家钟爱年最小。有时绕树山雀飞,贪看不待画眉了。 (《效古词》)而这首《幼女词》表现六岁幼女,不谙世事,天真烂漫,诗作含蓄而风趣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明代诗人毛铉的《幼女词》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下床着新衣,初学小姑拜。 
        低头羞见人,双手结裙带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小女孩儿开始爱美,懂得害羞了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孩童稚态之美有 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 的萌真,有 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稚巧,有 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 的憨顽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明代文学家李贽说: 天下之至文,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,意为天下最妙的文章,无一篇不出于具有童心(真心)的作者之手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待到 邻家有女初长成 ,便开始好奇而又羞见人了: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 了(李清照)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同样感觉的还有: 将见客时微掩敛,得人怜处且生疏,低头羞问壁边书 (唐末宋初 • 孙光宪)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到了恋爱季节,这 娇羞 就更淋漓尽致了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韩偓《无题》诗: 羞涩佯牵伴,娇饶欲泥人。  
        羞涩的样子故意牵伴,娇纵的姿态想要缠人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李白《越女词》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耶溪采莲女,见客棹歌回。 
        笑入荷花去,佯羞不出来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佯羞 二字极有味,将少女欲看帅哥,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拿捏得极到位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白居易《采莲曲》: 菱叶萦波荷飐风,荷花深处小舟通,逢郎欲语低头笑,碧玉搔头落水中 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这遇见心仪的男生,因羞涩 低头笑 ,而致 碧玉搔头落水中 的窘态,刻画得妙趣横生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更有大胆少女,皇甫松的《采莲子》 :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船动湖光滟滟秋,贪看年少信船流。无端隔水抛莲子,遥被人知半日羞 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这再大胆,但少女的羞涩到底难掩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待嫁了人,仍保有这种 娇羞 感便是极品了,这种 娇羞 的 自然 流露,当然是由爱与 思念 做底子的。 
        清·李渔《意中缘》: 夫人,你背后那样想他,怎么一见了面,又是这等害羞起来? 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韦庄《女冠子 》: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昨夜夜半,枕上分明梦见。语多时。依旧桃花面,频低柳叶眉。半羞还半喜,欲去又依依。觉来知是梦,不胜悲 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克尔凯郭尔在《一个诱惑者的 日记 》中写道: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少女的娇羞默默价值连城。出于 幸福 的遐想而浮现的转瞬即逝的羞赧于男子是一种美,于青年男子则更美,于女子则令人倾倒。这是精神的闪光,犹如闪电一样短暂,也犹如闪电一样瑰丽 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娇羞 这令人怦然心动的爱的催化与保鲜剂,时光是重重的消磨和对抗着它,荡然无存便是 生活 的法则,倘若 娇羞 有一点回光返照的调剂,到底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求与记忆。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2019.9.19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   
        作者:竹溪云山,本名罗平 |   
 
 
 
 |